长江DBA四班新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7-01-06 00:00
在DBA四班开学住读模块中,我们采访了四班的同学,从投资创业聊到人生哲学,以全新视角迎接同学们的新学年。
今天,我们将推出新生开学访谈录的第一部——摘录王强和顾京两位同学的新学年语录。
1、王强
真格基金 联合创始人
Q:
你对长江有什么样的印象
是第一次来长江吗?
王强:
对,作为学生的确是第一次。我以前曾参加过长江创创社区的公开课,与大家分享“网红与直播”的话题。再之前,是两年前参加长江金融MBA组织的活动,我和小平一起谈投资。
Q:
跟我们聊聊你心中的长江?
王强:
首先,我认为长江的学术及教学风格非常严谨,教授的资质非常强,学员的层次也非常高。我对长江商学院的理解包含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特别扎实,另一方面我认为长江特别崇尚探索及展望未来两相结合的一种学术氛围。此外,长江是实践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得非常好的一所商学院。
Q:
DBA课程共有五年的时间,接下来的五年,你最希望在长江收获的是什么?
王强:
主要是三个部分,这也是我对课程板块的期待。一是希望获得对世界范围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二是对现在正在发生的商业案例的分析,获得分析的方法论和视角;最后,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获得对未来整个商业、经济,包括文化方面的大趋势的洞察,以及文化如何与商业有机结合等分析。这三个板块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也是我希望在这五年获得关于这三个板块的知识体系或者认知的维度。
Q:
你刚才提到文化和商业的结合,能不能多谈一些?
王强:
我了解到长江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有一个板块是人文板块,杜维明教授主导的,我曾读过他的诸多著作。
在我的认知中,作为商业,必然有其经济层面 、管理层面、贸易层面、金融层面的规律规则以及管理方式和方法。但是这些层面再提升一个维度,一定是放在一个特别具体的文化环境中实施的。所谓“市场是无形之手”,但我们不能回避市场是由一个一个人所构成的,而人是非常复杂的,大量的人类心理汇聚而构成的看似无形的市场,实际上是有形。
要读懂市场,读懂经济发展规律,真正判断一个企业的成败是要越过商业、贸易、金融等等层面,超越眼前的层次往后看,会发现更高的层面是与整个文化传统,与这个文化下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消费者基于这种思维方式对新生事物或传统事物的接受习惯密不可分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欧美国家的消费习惯和部分价值观,与亚洲、比如说中国、日本、韩国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是什么?仅仅是经济行为吗?我认为经济行为背后,一定是固有的文化传统与背景导致了这些差异。如果能在长江商学院获得几个层次推进型的探索,这对我来说 是巨有巨大价值的。
Q:
你觉得以后会是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界吗?
王强:
伴随着全球化和反全球 化或者逆全球化的对峙,现在文化冲突正在全球上演。这两大商业趋势的冲突或说价值观的冲突 ,背后展示的正是文化的冲突 ——一种拥戴的是全球统一性的文化,另一种强调局部差异性的文化。这种冲突反映到贸易、商业和金融领域,是全球 越来越一致,还是在一致的情况下,大家越来越坚守自己不愿意开放的东西,这实际上已经体现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我认为与简单的贸易行为已经没有关系了。
所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 上,去推动大家的共识与了解,推动文化共识下的商贸发展,我觉得才有基础。
Q:
最想对二十年前的自己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享吗?
王强:
我如果能够回到二十年前,我应该让那个时候的自己来读DBA。现在读书就有一点晚了,等我毕业的时候,我正好到退休 年龄 ——60岁了。不过,人生就是这样,不能够回望,之所以今天在这,正是对我二十年前的理想做一次承诺 。未来五年可能是时候实现我二十年前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商业文化以及学习企业管理的技术和知识,进入特别认真的研习状态,所以也不晚。二十年以后,说不定我还在第一线战斗。
Q:
我们知道你目前开始从事投资,在投资这一块,对这些创业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强:
我只能作为实践者,从早期的投资者的角度来谈一点,也就是创业者永远要记住你的初心是完成一个商业的梦想,而不是资本思维的梦想。
任何一个创业者,如果落入资本的思维,或者是按照资本去思考、构建和开拓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远离商业本质的。最终活下来 的、成长壮大的企业,一定是完美地呼应了商业性的思维,满足了人性某类真正的、刚性的、深刻的需求。只有呼应了这样的需求,再回到资本思维上 ,才能获得估值的价值。
否则的话,你的估值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那个估值代表着资本对你的投射和想象,而这个东西并不一定跟市场是并轨和并行的。
Q:
你曾说过看不清像PAPI酱这样的网红的商业化前路,但是真格还是投了她,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是为什么。
王强:
真格基金投网红并不太多,但是PAPI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所谓网红的定义其实一直很模糊,以我的理解,网红作为一个个体,用自己的魅力来吸引能够符合其调性,能够拥戴他的一批受众,通过凝聚 这样的社区或者是粉丝群,实现某种商业目的,这是我所理解的网红。
对于网红这个词本身我时常会质疑,我们经常一谈什么东西红了,就意味着它必然要衰败,这是物理规律、生物规律,起来快的东西,他消失得也一定快。
比如海浪,它越高涨,接下来一定是越低落的。股市也是一样,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到了一定阶段,难免遇到瓶颈,只能再进一步再探索,再反弹。所以整个人生的规律总是波浪型构成的。
所以,我对网红的思考在于,当网红起来快了以后,该如何保持这种起来的态势,不断地像波浪一样,往前涌,而不是经过几轮就消失了,那么这样的网红就没有什么投资的价值。
因此,一个网红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持续不断的生产力,他的内容和吸引力是不是能够持续不断,他个人跟粉丝或是受众的互动的技巧和艺术是不是非千篇一律的,是不是能够真正 的靠着自己某些方面的深刻度,把红的那一刹那,不断地往前推延,像波浪一样,别人滚了4个周期,你能滚40甚至400个周期。只有这样,作为网红才有真正的商业价值,否则的话只能是昙花一现 ,没有什么价值。作为投资者,我认为我对于网红更看重考量和思考它的深度。
Q:
我们这届青投论坛想的一个主题就是能不能把网红变成品牌,你觉得有可能吗?
王强:
网红完全有可能变成品牌。
Q:
你觉得在推进的过程中,
什么样的网红才能变成品牌?
王强:
无论是内容的生产,还是内容的营销 ,还是跟粉丝互动的形式,如果他有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保持这种长期性,就能够形成品牌。人们会逐渐把外在 的东西剥离开去,越来越走近他。那个时候,大家看到留下的可能是他经历的积淀,这些沉淀仍然能够聚拢这一批人,这样的网红是能够走下去的。
2、顾京
深圳市世纪海翔投资集团
董事长
Q:
你能跟我们说说,
你印象中的长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院?
顾京:
我是60后,在北京长大的,我叫顾京,爷爷给起的名字。九十年代末去了深圳,从那开始展开自己的事业,受益于改革开放,赶上这么好的时代,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运气还可以,所以整个的公司做的还是挺好。现在想看看能不能再进一步,所以来长江,跟同学、教授、老师,再好好学习一下。
在我以前的印象当中,长江是大名鼎鼎。我一直在深圳,对李嘉诚也比较崇拜,知道是他创办的商学院更有一种亲切感,这大概就是我一开始的印象。
Q:
长江其实有很多项目,比如说EMBA,也有CEO班,你为什么选择了DBA?
顾京:
以前我一直在中欧,在中欧上了EMBA,后来上了全球 CEO班。在全球 CEO班碰上将近20个长江的同学,所以更量化的接触了一批长江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有一个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已经读过 EMBA,也读过全球 CEO,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叫沈亚(DBA首期班),他说他在读DBA,我问了他DBA的情况。听完以后非常感兴趣,觉得EMBA、CEO、DBA这本身也是一个轨迹,那么看看自己能不能沿着这样的轨迹再往上努力的攀登一下,这是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Q:
在这五年的就读的过程中,
最期望收获什么?
顾京: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今年正好是我知天命之年。人活到这个份上,很多复杂的道理现在看都比较简单了。我觉得眼界的提升、理念的提升、格局的扩大,越来越重要。做投资,说白了这辈子靠这双眼睛吃饭,我希望能够继续修炼这双眼睛,继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些层面之上,我觉得还应该去坚持和弘扬正能量,寻找利已、利他、利社会的一个人生境界,我是抱着这种希望来到了长江。
Q:
你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可以跟我们说说吗?
顾京:
今年5月份陪太太去了一 次不丹,不丹号称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去之前很多人也问我,我自己也特别的好奇。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一定有金山银山,但是该有工作的时候,有个好工作,该有事业的时候,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该有太太的时候,有一个自己心爱的太太,该有孩子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就是不要缺什么。
第二在这个社会当中,你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比如我做父亲的价值,做企业家的价值,做商学院的学生的价值,在社会中做社会人的价值,这些有一个均衡,我觉得也是一个幸福的事。